应许之地

悲歌中的温情——读《相见欢》(非天夜翔著)

注:

        看过Priest的《杀破狼》之后才看的非天夜翔的《相见欢》。看过的小说不多,所以粗略一对比就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。两个故事的主线基本一致,天命之子因为各种原因在幼年时流落市井,受尽虐待。之后机缘来到,天子被救。再之后太子与这救赎了自己的人相知、相爱,相伴,最后同仇敌忾,收复河山。

        下文以评论《相见欢》为主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贬低任何作者和作品,只谈个人感想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今为止,《相见欢》可谓是我读到过的小说中,最切题,点题时最直抒胸臆的。但作为一曲亡国悲歌的《相见欢》在非天夜翔的这个故事里,不止于恨别鸟惊心的悲,常常绝处逢生。各个角色之间的相遇和分离在忧愁中都充满了人间真情的那种温暖,时刻给人真实可感的慰藉。

        读《相》时,整体感觉是,这是一部正剧。除了两位主角都是男人,故事很像是金庸类的传统武侠小说,江湖之远,庙堂之高,世人的爱恨情仇令人唏嘘不已。功夫都实打实,基本没有怪力乱神的元素。故事在细节方面非常详实,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方面。在节奏方面一直比较快,但不匆忙,重点刻画的场面有很多非常精彩,其中让我心有戚戚焉的场景也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 最触动我的场景是,主角段岭参加殿试,面对不能相认的叔叔——当今皇帝,出的真诚问政的考题,那一番心理活动。那时皇帝已经注意到了段岭,但段岭一无所知。面对相见不能相认的亲人,面对可能成为天下之主的命运,段的内心激动不已又深感责任重大。在父亲和老师们(奸相牧旷达对段岭的栽培确实功不可没)的培养下,那时的段已经具备了社会精英,优秀士大夫的能力与胸怀,同时他也明白这并不足够。作为帝王,需要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大的格局,尤其是在当时的世界,那是一个多国争雄的时代,除了本国内政的千丝万缕,天下局势也是风云突变的。让我眼眶湿润的是,作者把段岭一笔挥就考试文章之后的那种心境写得太到位了。那种来自内心的宁静、清明和坚定,特别让我感同身受。那一段文字本身就有一股气势,而那文字里的人物写下的文章也有一股呼之欲出的气势,它们交相呼应,冲击力很强。

        江山代有人才出,属于新一辈的时代就要到来了。这时的段岭是未来的国家之主,也是未来世界的积极参与者。他高贵,也卑微。他是无边暗夜里熠熠生辉,越来越亮的星,也是茫茫草原上被时代的春风吹起的千万颗草苗中的一个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在太子的人物刻画方面,《相》明显比《杀》优秀太多了。对于段岭,作者不仅给出了细节充沛的成长经历,段的内心活动也一直都很细致,给人很强的代入感。而读《杀》的时候却常有“顾十六才是主角”的错觉。顾将军一出场就那么完美,全知全能,可主角长庚的成长却有太多的一笔略过。比如长庚离开顾十六独自游历江湖的几年,他见了什么人,经历了什么事,如何跟着前辈们学医术、兵法、武功,是怎样的历练成就了后来的那个沉稳、持重,冷静又理智的太子?读者很好奇啊,也觉得这些都对塑造人物很重要啊,作者反而只给了三两句侧面描写,只给我们看成果。唉,总让人有些难以信服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说回《相》。其他印象深刻的场景里,不得不提武独向段岭郑重表白的那场。

         虽然也不算荒郊野岭,但白虎堂所在确实荒废很久了。可武独内心依旧把这破败的旧址当作自己的家,所以他找了个时机带段岭来拜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夜空下,武独拿出不知何时买的红豆手串(或者是自己制作的?作者倒是没有明说),言辞恳切又透着腼腆男孩儿似的害羞,问段岭是否愿意和他在一起。那天也是他们第一次相吻,段岭主动了一次,大胆了一次,整个过程都特别浪漫,特别自然,不煽情不做作。恰当的环境描写将整个氛围烘托的很好,在这飘摇的乱世中,有这样一刻温馨,在郁郁苍苍的山水中,非常难得地升起了粉红泡泡!真是让人心怀感激。

         告白成功的武独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去不远处的树林里翻跟头,跳上跳下,手舞足蹈!太可爱了!那画面太美我脑补了好多镜头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很多人最爱的角色可能是段岭的父亲,神一般的李渐鸿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三王爷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“有趣”,弟弟和儿子对他的评价都是这个。而一个人为何能有趣呢?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自知。有自知之明,懂得自己的能力和责任,更明白自己的极限和力所不逮,所以三王爷有趣,他会自嘲,不贪婪,对帝位没有贪恋。所以他用人不疑,赢得了郎俊侠的追随也宽恕了郎的罪孽。所以他重信诺,也能坦然面对失败和破落的家国山河。

         对于这样一个没有几乎缺点的角色,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武功高强,以一敌百,在战场上所向披靡。甚至也不是他为了仁义援救他国,为了儿子拼死沙场(当然了那一墙之隔的遗恨确实深邃感人,设定虐心,场面描写精彩)。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,是三王爷在家庭教育方面,对儿子段岭的适当“放养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受道教“无为”的影响,对儿子的期待高却不施以重压,从小就用许许多多方式温和地告诉段岭“你对家国有责任,天下会因你而不同,但也不是非你不可”。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,有责任感,但不固执,明白父亲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信仰,更相信父亲的那句“只有自己才能审判自己”。段岭终于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之下成长为一个坦荡的君子,在“大家”与“小家”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。没有苦大仇深的执拗,没有压抑自我、牺牲自我的固执,没有儒家的酸和清高。这一切都让我欣喜。(题外话,这也让我再一次明白为何那么多人不喜欢《琅琊榜》里的梅长苏了。)

         当李渐鸿为救儿子而身死,我伤心之余是赞同的。旧时代的神陨落了,神那年轻的儿子才能更好地成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世间很多路终究要自己去走。《相见欢》整部作品都在告诉我们“人类都是孤独的”,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人来了又走。但正因为如此,我们更应该勇敢地去爱!去把握自己的命运!去遇见更好的人!

         父亲的死第一次让幼小的段岭体悟到了生命的脆弱。此处膜拜作者,这样的设计真的非常好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很多人最喜爱的角色是郎俊侠。我对郎倒是没有太多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这个人物本来是全文中最容易出彩的一个,他亦正亦邪,身世复杂。他充满了矛盾的过往,做出的选择总让人疑惑不已,但最终,我无法同情他。

 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郎俊侠的戏份很多,很多人以为郎一定就是段岭的此生所爱了。郎也确实对段无微不至,那些关怀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真心实意。《相见欢》曲第一次出场似乎也是郎吹奏的(当然这是一个郎“反水”的伏笔,这个伏笔特别讽刺,也特别沉重,令人拍案叫绝)。在段岭人生的前期,郎是一个父爱的载体,也是段开始放下凄惨童年带来的伤痛,接受这个世界,与之和平相处的重要纽带。

         无疑,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,读者对他抱有高期待理所当然。然而读罢全文之后,我对郎却只有一个感觉,他不会爱。

         郎至始自终都只把段岭当做“未来的王”,从没把他当做段岭——一个需要爱,需要理解的普通人。所以郎段之间是不可能的。面对幼时的段岭提出的各种问题,郎出于各种原因总在敷衍。等段能理解世间诸多无奈了,也愿意去理解郎时,郎却从不曾向段透露自己的真实心情。郎的内心始终是封闭的,从不曾问过段想要的真正是什么,只一味地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守护段。为段吞剑挡刀,把段看的比自己性命还重要,相信段一定能带给天下安定富足所以自己的民族仇恨也不用报了,等等等等。但是,你真的了解段吗?每一次段渴望与你做精神上的交流时,不是因为外界条件的不允许,就是沉默以对。你完全是一个冰冷的,不会去爱他人的人。所以我对郎俊侠这个角色始终无法喜爱也无法同情。

         此外,郎为何屠害师门?因为什么郎对李渐鸿效忠?又为何三次背叛李渐鸿?……还有很多疑团作者都没有交代,让这个人物的某些动机显得混乱。

         我虽然不喜欢郎俊侠,但也遗憾这个角色没有更加出彩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整篇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武独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作为耽美文里的攻,武独的出场太简陋了,如果没有被剧透,完全想不到这个杀手日后会成为与段岭并肩的心上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刺客,虽为“天下四大刺客”之一,擅长使毒,剑法也不差,但刚出场时的武独尴尬的像个路人。他没什么明确的人生理想,也没有人对他抱有期待。遇到段岭之前的武独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深刻的羁绊,他也不知道怎样去创造羁绊,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可其实,武独背负着白虎堂最后的坚守。当武独讲述“下毒的责任”时,我第一次被这个人物触动。原来,这样一个落魄的,被人瞧不起的,戾气重又浮躁的家伙,他不是懵懂的,他的内心是有一片清明的。有底线,有自己的信仰,从来不敢忘记白虎堂的曾经的荣耀和师父、师娘的恩情与理想。反复回味间,我看到了武独的赤子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在遇到段岭之后,哪怕一开始他完全理解不了段,理解不了作为“王山”的段岭有过怎样的悲痛与绝望,但他没有落井下石,没有作恶,只是默默守护着。朝昔相处中,武独被这个总是心事重重的王山影响了,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同了,渐渐稳重起来,各方面都在快速地成长、成熟。

       当知道了段岭的身世后,他像个孩子一样不好意思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觉得自己对李渐鸿的死难辞其咎,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段岭。当明白了自己对段岭的心意后,他又像个孩子一样害羞,几次三番想表白,却不知从何说起。但武独从不矫情,不妄自菲薄。没有“我配不上你”,有的是承诺带你看遍山川湖海。也会对“王山”的消失怅然若失,但积极乐观,知足,努力提升自己,努力走进段岭的内心,努力做更好的自己,努力去爱。

       故事里多次提到段岭总在武独身上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。除了恋父情结,这实在是必然,因为武独也是一个有趣的人,一个有自知之明的,坦然的人。武段是必然相爱的。

 

      又不得不说到《杀》。相比《相》中对武段这一对大量的,细腻的,互动过程的描写,《杀》的故事没开始多久,长庚就做了春-梦,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义父。这样的设计让我觉得有些突兀。那一段的前因后果总在插叙和倒叙中,从故事主线的发展顺序上,不少伏笔和铺垫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。虽然事后看去大多设计都是合理的,但长庚最为攻,合适爱上受的?因为什么而动心的?日久生情?难以信服。

       而且在《相》中,武段这一对拥有的完全是我理想中的美好爱情。两个人共同成长,面对世间各种相遇和离散,悲欢离合中他们永远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。各自独立又相互扶持,真正走进了对方的内心,精神契合。出身卑微的武独为了爱人可以不断磨砺自己,成长为国之栋梁,锻造出了将帅之才。小心翼翼,活的如履薄冰的段岭在武独面前可以做自己,做一个普通人,做自己喜欢的事。这样的爱情多么生活化又多么传奇。洗手为你做羹汤,日常的陪伴,在我看来,都比《杀》中的家书,有些诗意又带些调笑的思念,裁下的衣襟,更动人。当然了,这是我个人的喜好问题。

 

      《相见欢》更像真实的人生史诗。少了新奇的元素,多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和踏实的生活感。对于朝堂的权谋也很实在,可以说是没有脱离历史的局限性,没有创新,也可以说是符合整体设定,逻辑清晰。

      段岭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,很多文评都写到了他,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想补充。

      作为吃货,与“馄饨”和“天下第一滩”有关的情节我都记忆深刻。食物是最原始的慰藉了,“馄饨”是段岭童年里第一份美食,第一份饱饭,之后又成为了不可触碰的伤痛,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卖馄饨的七公好可怜啊,手艺多年不减精湛,年老了谁知遭遇战乱。好不容易逃过一死,找到一个落脚点,却又被带走,要去揭穿蔡闫,最后,还被杀了,明明是一个无辜的好人,却不得善终,唉。

      稍微苛求一些,《杀》中主角之间的互动有不少场面描写的还是挺香-艳的,喜欢!求更多!~~\(≧▽≦)/~可《相》几乎没有一点儿肉-欲的描写!简略的不能再简! ̄へ ̄不开心!

       再苛求一些,怎么每一个年少时遇见多段岭的男人都会爱上段岭啊?!=  =  主角光环有点儿太过头了吧~

       拔都嘛还算合理的,毕竟名堂里就段岭这个汉人小子好不做作,不仅第一天就敢跟我打架,之后相处还那么有诚意,挺待见自己的。这个小孩还长得这么好看!唉,满满的“霸道总裁爱上你”既视感。

       其他人就有点儿牵强了,特别是耶律宗真,你是皇帝耶,见过的青年才俊那么多,哦,就偏偏段岭让你难忘了?这位美少年好不做作跟那些谣言贱货都好不一样,少年你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…… (?_?)  好吧,谁叫段岭不仅长得美,有才华还救过你的命呢_(:зゝ∠)_耶律先生,你是不是早就想以身相许了? (?_?)  

       蔡闫的背叛来的有点儿突然,虽然这人出场早,戏份也不少,暗示他的野心也有过一丢丢,可再怎么说,蔡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啊,哪里让你觉得冒充太子,搅乱陈国,就是为自己的家族报仇了?这个逻辑怎么想都不高明啊!~结合后来蔡的所作所为,越看越觉得他有点儿弱智啊~完全没有自知之明。蔡同学,你哥的理想,你爹妈的遗志都是保家卫国呀,你这是哪一出啊?活了二十多年突然要来个中二少年的叛逆玩一玩?最后那样的下场完全是活该●﹏●  

 

       总体来说,我很喜欢《相见欢》,这是一部佳作。“相见欢”是悲壮的,人的一生是充满了送别和相遇的,但请努力去爱,坚持去完善自己,总有一天,我们都会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。


上一篇 下一篇
评论(25)
热度(9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应许之地 | Powered by LOFTER